《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简介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Marine Geology & Quaternary Geology(双月刊)曾用刊名:海洋地质研究,创刊于1981年9月,主要刊登海洋地质学及海陆第四纪地质学及各分支学科、边缘学科的具有前沿性、创造性和探索性的学术论文;侧重报道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和专项项目、以及国际合作项目的最新研究成果;突出中国海区、大洋海洋地质以及“三极”地区研究报道特色;注重海区与大陆、区域性与全球变化对比研究。《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主管单位:国土资源部,主办单位: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国内统一刊号:37-1117/P,国际标准刊号:0256-1492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收录情况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维普网、万方数据库、知网数据库、文摘杂志、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中国文献数据库、地质文献预评数据库、剑桥科学文摘、剑桥科学文摘社ProQeust数据库、动物学记录、化学文摘(网络版)收录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中文核心期刊:
1992-2011年连续6届中文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1992)中文核心期刊(1996)中文核心期刊(2000)中文核心期刊(2004)中文核心期刊(2008)中文核心期刊(2011)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影响因子:
截止2014年万方:影响因子:0.54;总被引频次:1305
截止2014年知网:复合影响因子:0.774;综合影响因子:0.528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栏目设置
沉积与环境、地球化学与地球物理、古海洋与年代地质、油气与矿产、第四纪地质、综述与评述、技术与方法。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投稿须知
1、来稿请提供一式二份打印件和相同内容的软盘(一般不接受手写稿)。请按照本刊征稿简则和编排规范撰写论文,多项不符合要求的文稿将予以退回,并以再次收到的时间为序候审;请作者自留底稿,本刊恕不退稿,如有特殊需要,请在来稿中注明。
2、编辑部将在收稿后3个月内答复您是否录用,若作者3个月后仍未收到退稿通知即为本刊录用。
3、稿件一经录用,所有各类版本的版权属于本刊,凡不同意自己的论文在电子版本(光盘和网络版)刊载的作者,请在来稿中注明。
4、来稿文责自负,切忌一稿多投。编辑部对来稿有权进行技术性和文字删改,若作者不同意可在来稿中说明。文稿刊用后,即付稿酬,并赠送2本样刊和20份抽印本。
5、来稿要求论点明确,文字简练,层次分明,数据可靠。正文标题结构层次应适宜,一般分为二级或三级,各级标题用1、2、3……;1.1、1.2、1.3……表示,依次类推,顶格书写。
6、文稿应包括:题名、作者姓名、工作单位、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英文摘要。首页脚注处应注明:基金资助项目或科技攻关项目的种类全称及编号;第一作者简介,包括姓名(出生年-)、性别、职称、学位、从事的主要工作、电子信箱。
题名:精练简洁、文题相符,一般不超过20字,必要时可加副标题。作者单位:单位全称、所在省市(县)名称、邮政编码。摘要:一般200~300字,采用报道性文摘,即包括目的、方法、结果、结论或讨论4部分内容,不应有评价性用词。关键词:3~5个。全篇论文(包括图表)一般以6000~8000字为宜,正文之后的英文摘要(报道性)应以500字左右(附对等的中文)为宜。
7、文稿中的科技名词和名词术语、人名和地名的译文等均应按国家标准的规定使用,计量单位必须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为准,废止的计量单位应换算成法定计量单位。容易混淆的外文字母符号请用铅笔标注。
8、图表:文稿中只附必要的图表,图版以2版为限。所有图表要在文中留出位置,应先见文字,后见图表。插图要主题突出、图面结构合理、线条疏密粗细合适,图内文字及数字均要求用宋体字。对图幅较大或线条稀疏要缩尺的图,字号应适当加大,缩尺后最小字体不应小于6号字,同一幅图中的文字和数字的字号不要相差太大。图中内容要与图注和正文叙述相符。双栏排图不宽于8cm,通栏排图不宽于17cm。图名用中英文对照写出并置于图的下方,图中代号能直接在图注中标出的就不要在图例中列出。图例应编号,图例说明列于图题下方。凡涉及国界的图件必须严格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出版社最新版本地图绘制。表格尽量使用三线表,中、英文表名置于表格上方,并应注明数据测试单位或资料来源,测试数据要在表格下方注明测试者、测试方法、实验仪器设备、实验条件、精度及误差范围等。图表中量和单位之间用斜杠“/”分开,如:深度/m。
9、参考文献只列出作者阅读过的与本文有关的最主要的文献。引用他人资料须标明原作者姓名、作品名称及来源,并在参考文献中列出。非公开出版物的文献以脚注标在相应页码上。参考文献中外国人名一律姓前名后,省略缩写点。参考文献类型以字母方式标识,如:期刊文章[J],专著[M],论文集[C],析出文献[A],学位论文[D],报告[R],其它[Z]。参考文献以文中出现的先后次序编排,著录格式采用顺序编码制。
期刊:[序号]作者姓名(不超过3人全部写出,超过者只写前3名,后加“等”或“etal”,作者之间加逗号,).题名[J].刊名,年,卷(期):起止页.
专著:[序号]作者姓名.书名[M].版次(第一版略).出版地:出版者,年.起止页.
论文集:[序号]作者姓名.析出文章题名[A].编著者(ed./eds.).论文集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
10、本刊欢迎全英文的来稿(需附中文摘要),一经刊载稿酬从优。
杂志发表论文:
2016 年02期《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杂志收录论文:
南海南部表层沉积物粒度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张晋;李安春;万世明;黄杰;卢健;蒋富清;李铁刚;
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
神狐海域水合物钻探区第四纪米氏旋回高频层序地层划分………………………………………… 刘杰;孙美静;苏明;吴能友;严恒;杨睿;
南海东北部冷泉区末次冰期沉积间断及其成因 …………………………………………陈芳;周洋;庄畅;陆红锋;吴聪;
IOD P367、368航次科学目标与实施方案 …………………………………………本刊;
南海东北部陆坡水合物钻探区海底表层热导率分布特征………………………………………… 王力峰;尚久靖;梁金强;徐行;沙志彬;陆敬安;王静丽;
打造国际一流实验平台 推动我国水合物科研水平提升——国土资源部天然气水合物重点实验室 …………………………………………刘昌岭;
辽东湾中部晚第四纪沉积物物源与沉积环境:来自碎屑矿物和自生黄铁矿的证据………………………………………… 王利波;李军;赵京涛;胡邦琦;窦衍光;孙荣涛;
现代黄河三角洲表层沉积物的空间分布特征………………………………………… 袁萍;毕乃双;吴晓;张勇;王厚杰;
塔里木盆地古城地区下奥陶统碳酸盐岩碳氧同位素特征………………………………………… 张振伟;丁寒生;张亚金;
麦哲伦海山区采薇海山富钴结壳伴生有用元素含量变化及空间分布特征 …………………………………………王彦美;张伙带;刘季花;张学华;朱本铎;
南海海盆扩张机制的动力学模拟………………………………………… 李延真;许鹤华;
范文:南海东北部冷泉区末次冰期沉积间断及其成因
【摘要】:对南海东沙海域冷泉区DH-CL10和DH-CL5柱状样开展AMS14 C年代学、高分辨率底栖有孔虫和沉积物同位素以及沉积学研究。结果表明:DH-CL10柱状样在全新统底部574cm处出现沉积间断,间断面相邻沉积物AMS14 C年龄分别为9 850/(9 680~9 950)cal.aBP和27 610/(27 500~27 700)cal.aBP,相当于MIS2期和部分MIS3期的沉积缺失。底栖有孔虫Uvigerina bifurcata的δ13 C值为-0.37‰~-1.91‰,平均值为-1.11‰,沉积物全岩碳同位素值为-22.7‰~-23‰,均为正常的碳同位素值。尽管该柱状样未发现天然气水合物分解释放的地球化学证据,但相邻的DH-CL5柱状样相当于其所缺失的部分沉积中的自生碳酸盐岩和沉积物的δ13 C负偏明显,分别为-55.24‰和-25.9‰~-27.9‰,表明与天然气水合物分解有关。推断DH-CL10柱状样沉积间断所缺失的沉积物可能记录了天然气水合物分解的证据,且沉积间断主要出现在末次盛冰期低海平面,与天然气水合物易分解的时间相吻合,因此,沉积间断的形成可能主要与下伏天然气水合物的分解导致沉积物的滑塌有关。
【关键词】: 沉积间断 天然气水合物 末次冰期 南海冷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