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称论文咨询网致力于分享实用的中英文论文攻略,提供中英文论文协助发表指导。

当前位置:职称论文咨询网学术期刊》四川地质学报投稿论文查询地址
四川地质学报投稿论文查询地址

四川地质学报投稿论文查询地址

主办单位::四川省地质学会
期刊级别:省级期刊
国内刊号:51-1273/P
国际刊号:1006-0995
发表周期:季刊

  《四川地质学报》简介

  《四川地质学报》Acta Geologica Sichua(季刊)是以地质科研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性学术刊物。自1980年创刊以来,学报遵循党的路线、政策和“双百”方针,为我省广大地质科技工作者提供了一个反映四川地质领域各学科发展,进行学术交流的平台,为打破部门界线,促进横向交流;扩大了我省地质科技在国内外的影响;促进四川地学科技进步;在四川省社会经济、科技发展、人才成长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倍受省内外广大地质科技工作者的好评。主要读者为国内地学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和广大野外队的地质科技人员。《四川地质学报》主管单位:四川省地质学会,主办单位:四川省地质学会,国内统一刊号:51-1273/P,国际标准刊号:1006-0995

  《四川地质学报》收录情况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维普网、万方数据库、知网数据库收录

  《四川地质学报》影响因子:

  截止2014年万方:影响因子:0.238;总被引频次:408

  截止2014年知网:复合影响因子:0.280 ;综合影响因子:0.202

  《四川地质学报》栏目设置

  基础地质、矿产地质、大环境地质、新技术与新方法、生态旅游。

  《四川地质学报》投稿须知

  1、中文题目(不超过25个字,黑体,粗体,小二号)。

  2、作者姓名(宋体,小四,多位作者的署名之间用“,”隔开,不同工作单位的作者,在姓名右上角加注阿拉伯数字序号)、单位名称(宋体,小五,写到院或系,标注单位所在城市和邮政编码,并在其工作单位名称之前加与作者姓名序号相同的数字,各工作单位之间连排时以分号“;”隔开)。

  3、摘要:(宋体,小五)100~300字。包括目的、方法、内容、结果和主要结论,用第三人称语气。

  4、关键词:(宋体,小五) 3~6个,代表文章的主要内容。关键词之间空格分隔。

  5、英文题目(Times New Roman,粗体,三号),与中文题目对应。

  6、作者姓名中文汉语拼音(Times New Roman,小四),单位英文(Times New Roman,小五)

  Abstract:(Times New Roman,小五) 200—500英文单词以内,要求中英文摘基本一致。

  Key words:(Times New Roman,小五) 3—6个,逗号分隔,要求中文关键词一一对应。

  7、正文引言请直接给出,不加序号和标题。正文要求论点明确,数据可靠,条理清晰,文字精练。正文一级标题(宋体,粗体,四号)、正文二级标题(宋体,粗体,小四号)、正文三级标题(宋体,五号)、正文(宋体,五号),各级标题的编写格式为:1(空两格再接标题);1.1 (空一格再接标题);1.1.1 (空一格再接标题)

  8、首页注脚(宋体,小五)笔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学位,工作单位,职务或职称,研究领域与研究方向;主要联系方式。

  9、图表(宋体,粗体,小五)学术、研究论文应适当附图表,图表置于文中的适当位置,要求图表清晰、标注完整。图题注在图下方,表题注在表上方。表格采用“三线”表形式。图表简明扼要,避免重复。(图表题及行头、栏头项目、表注和图中文字说明均应附英文,地质学报对此项不要求。)

  10、结论概括主要研究内容,结论,意义及建议、展望。

  11、参考文献(宋体,小五)参考文献按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次序以[序号]形式列于文后,文中引参考文献时以[序号]句末上标。

  参考文献中文部分所采用的标准和规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署于1999年2月1日试行文本,即《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技术规范》(CAJ-CDB/T1—1998)。英文参考文献部分建议采用哈佛规则。对于专著、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其文献型标识建议采用单字母“A”;对于其他未说明的文献类型,建议采用单字母“Z”

  《四川地质学报》投稿论文目录表:

  滇东南昆阳群低级-极低级变质作用及构造 ………………………………………………廖昆;智超;

  都兰-察汗乌苏河地区岩石建造与成矿关系 …………………………………………王超维;何政伟;刘严松;邓辉;黄飞;

  砂岩骨架与孔隙度的相关性研究——以龙门山中段须家河组为例 …………………………………………王伟明;李勇;陈斌;聂舟;刘颖倩;宁焱;闫亮;

  冈底斯带东段色日绒冈瓦纳相冰海杂砾岩特征 …………………………………………杨继友;秦松;张伟;尼玛次仁;

  四川炉霍-道孚构造带“如年各岩组”研究进展 …………………………………………任旭东;彭东;徐刚;余旭辉;邓泽锦;

  喀喇昆仑山龙山组之新认识 …………………………………………郭建强;刘志勇;王照亮;范勇刚;何小敏;

  川东北普光地区二叠系茅口组古地貌恢复研究………………………………………… 占小刚;赵俊省;欧阳甜子;张亚琴;王献勇;

  炉霍地震遗迹特征、空间分布规律及科学价值 …………………………………………李忠东;高竹军;

  粤北花山岩体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研究 …………………………………………姚巍;陈珲;马明杰;

  都江堰市建筑集料用白云岩地质特征及成因………………………………………… 邓修林;

  四川若尔盖铀矿田某矿床U-Ra平衡系数特征 …………………………………………陈田华;陈刚;

  东天山帕尔岗金铁矿找矿潜力 …………………………………………晋红展;

  秦岭大别造山构造岩浆活动与钼成矿规律………………………………………… 骆亚南;陈加伟;王勇;简庆伟;

  四川省地热资源分布及特征简析………………………………………… 倪高倩;韦玉婷;屈泽伟;胡亚召;

  龙山金锑矿控矿构造特征………………………………………… 张新念;

  投稿论文:冈底斯带东段色日绒冈瓦纳相冰海杂砾岩特征

  【摘要】:色日绒地区冰海杂砾岩产于砂泥质为主的陆缘碎屑岩段中,累积出露厚度325m,沉积于浅海环境。该段顶部化石生物组合指示其沉积于早二叠世阿丁斯克期的冷水型海洋环境。岩层地质构造特征,与同层位产出的冷水型生物群为冰海杂砾岩的成因提供了证据,指示其形成于冰川作用下,由冰筏搬运的海相沉积。通过收集资料对比,确定其在近似冰期南半球15°~35°的古纬度范围内,环境平均水温0~10℃。在陆内裂谷或被动陆缘裂谷形成的广阔岛块、谷槽相间的构造古地理格局下,冰筏携带基底砾石,在赤道洋流作用等因素影响下,在消融以后,下落至色日绒地区浅海环境中,与砂泥质、砂质基质一同沉积形成冰海杂砾岩层。

  【关键词】: 冰海杂砾岩 冈瓦纳相 沉积环境 色日绒